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此后在多个重要场合进行深入论述、作出重要部署,这一概念随之成为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热词。为深入学习领会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要求,本公众号转载相关理论解读文章,以供大家学习。
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要求
谢加书
一、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提出有其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辨方位而正则”。把握方位是理解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前提。从人类历史来看,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量变到质变,逐渐跃升的过程。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生产力质态经历过以采摘和渔猎为主、以农业为主和以工业为主等阶段。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又经历了几次科技革命,尤其是在当前以数智技术等为代表的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中,生产力发展从量的积累逐渐实现质的飞跃,为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坚实基础。从现实来看,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提出,有其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历来高度重视生产力发展,认为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从国内来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关键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习近平总书记进而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理论,强调要以技术革命性突破引领生产力跃升。国际经验表明,跳出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是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跳出传统的发展窠臼,推进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的最优选择。中国经过多年发展,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达到新高度,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有能力也有责任提出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高质量发展,造福中国人民,造福世界人民。
二、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内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把握,认识新质生产力要把握其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从生产力要素构成来看,实现了要素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劳动者是高新科技武装起来的,是具有现代科技素养和技能的创新者和高技能人才,只有具有这样素养和技能的人才才可能驱动高新科技武装起来的劳动工具等。在高新技术的推动下,形成了网络主播、外卖骑手等新型劳动形态劳动者;劳动资料发生了新变化,不仅新增了高新科技劳动资料,而且传统劳动资料也在高新科技改造下发生了质变。马克思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嬗变的标志是新型生产工具。毫无疑问,生产工具的数智化趋势是生产工具高新科技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人工智能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标识,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也发生了变化。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大幅提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人类劳动对象从宏观到微观,从现实到虚拟等,出现了众多的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数据等新劳动对象。在技术革命性突破背景下,在数智通用技术的作用下,生产力要素发生了优化组合,劳动者和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的结合,形成了以平台经济等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内涵的生产力。总体来看,新质生产力实现了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三、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的要求。要处理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可以促进或者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要促进新质生产力要素的供给,重点抓好科技和人才等要素;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新型生产关系,为要素的优化组合奠定生产关系的基础,从而推动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形成绿色的生产方式。
抓好科技和人才等重点生产要素供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人才是生产力中最能动的力量,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推进学科融合、产教融合,培养高质量发展急需的创新人才,不断提升劳动者的高新科技素养和技能,着力培养一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
建立和完善新型生产关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传统工业时代的生产关系不能完全匹配新质生产力,要重点抓好影响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创造力;完善企业家和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度,完善各类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数据等生产要素流通、分配制度,激发生产要素的活力等。
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贯彻执行“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方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积极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积极推动数实融合提升传统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实现“数字+”升级,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实现生产力增量“换乘”,搭上新质生产力发展快车;做大做强新兴产业。聚焦重点产业链,支持攻关突破一批短板弱项技术。落实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财政支持政策;增强行业领军企业的引领力,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带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牵引新质生产力产业链集群发展;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围绕技术供给、产品打造、主体培育、丰富场景、支撑体系等方面,构建未来产业的发展生态,率先形成产业链,抢占市场先机。
进一步促进绿色发展方式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题中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以绿色科技推动产业绿色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同时,推动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实现绿色生态、绿色生产和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的闭环,加快发展方式创新。
来源:党建网